您的位置:首页 >> 省内经验

省内经验

洛阳:创新新文旅产业发展模式,打造“1+3”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
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5:36:54    点击:2次    [关闭本页]

    秋雨后的隋唐洛阳城,宫灯氤氲,更显静谧。

    九州池畔,摄影师姜姜结束了一天的紧张拍摄,他忙碌的身影,是洛阳文旅热潮的一个缩影。数据显示,今年国庆假期,洛阳累计接待游客879.45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75.63亿元,文旅消费呈现强劲复苏态势。

    作为十三朝古都,洛阳正以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,创新产业发展模式,主打古都文化品牌,加快打造“1+3”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,致力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、民生产业与幸福产业。


    理念破局:从“景点孤立”到“片区联动”

    洛阳文旅的崛起,始于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。

    中共洛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,要加快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城市,主打古都文化品牌,突出“盛世隋唐”IP,构建“1+3”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。

    该模式以隋唐洛阳城宫城区、洛南里坊区和老城古城片区为核心,以龙门石窟、白马寺、关林片区为支撑,旨在打破传统景点孤立发展的旧格局,强调整体布局与联动效应。

    在隋唐洛阳城遗址,当地以建设3.0版国家遗址公园为抓手,持续推进天街遗址保护展示贯通工程、新天津桥及宫城北区轴线等保护项目,致力于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,重现“中轴立城,洛水贯都”的宏大格局。

    “颠覆性创意、沉浸式体验、年轻化消费、移动端传播”已成为指导洛阳文旅实践的新理念。


    场景创新:沉浸式体验激活消费新动能

    国庆期间,龙门石窟、洛邑古城等景点人气火爆,“着汉服、游洛阳”仍是游客的热门选择。

在洛邑古城,这个占地160余亩的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,周边一平方公里内聚集了超1000家汉服店,形成了“妆造+拍摄+体验”的完整产业链。“三步一‘公主’,五步一‘贵妃’”的街头景象,让传统之美在现代都市中鲜活再现。

    沉浸式演艺是另一大亮点。国庆期间,首部以“河图洛书”为主题的大型沉浸式史诗光影演艺《河图洛书》在神都十三坊开演,借助现代科技将古籍文本转化为视听盛宴,带领观众溯源河洛文明。

    夜间经济同样点亮古都活力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延长营业时间,《凤舞神都》《武皇盛宴》等夜游项目广受好评,“古都夜八点”品牌持续升温。

    “小吃经济”也在升级迭代。如“武皇盛宴”融合宫廷御膳、乐舞展演与汉服体验,打造“剧情+餐饮”新模式,获央视点赞,成为文旅融合的样本。

    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洛阳餐饮消费额达119亿元;国庆中秋假期,重点监测的6家餐饮企业营收同比增长50.39%。


    产业融合:文旅热带动城市更新与民生就业

    洛阳文旅发展的最终目标,是成为支柱产业、民生产业与幸福产业。

    在老城区,依托1100余家汉服店和392家城市民宿,“汉服+洛邑古城”IP持续升温。返乡创业的李女士经营的汉服妆造店生意火爆,目前已开设三家分店,带动了本地就业。“这波文旅热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。”她说。

    文旅融合也推动了全域旅游发展。伊滨花境园在国庆期间推出“公园+文化+体验”模式,打造“花间寻趣园游会”,开园数日吸引游客超27万人次。

    此外,文旅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。当前,关林片区正通过挖掘关公文化、优化动线、植入年轻业态,致力打造充满烟火气与市井味的特色街区。

    从龙门石窟到隋唐洛阳城,从汉服体验到文博热潮,洛阳正以新文旅理念引领产业变革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。随着“1+3”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的全面建设,这座千年古都将在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城市的道路上步履愈坚。(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)


    专家点评:古都的“大格局”与“新场景”

    古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地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。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,古都在讲好中国文化故事、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    洛阳文旅发展的鲜活实践表明,构建古都的大格局和新场景大有可为。

    一方面,以历史为底色,重塑古都大格局。洛阳不仅有厚重的历史基础,也有强大的文化势能,更有丰富的人文旅游吸引物。以古都历史文化挖掘为基础,通过保护考古遗址、延续城市历史格局、再现古都历史风貌,洛阳重塑了“中轴立城,洛水贯都”的宏大格局。

    另一方面,以体验为核心,构建古都新场景。洛阳围绕游客的高品质体验需求,充分挖掘古都文化要素,提取生动的文化符号,构建深受游客喜爱的文旅新场景。从彰显文化价值的文博场景到体现劳动智慧的非遗场景,从散发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到印刻时代记忆的文创场景,游客从中充分感受到了古都文旅新场景的魅力。(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、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张野)

CopyRight © 2020-2026  鹤壁市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(鹤壁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) 版权所有
地址: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淇滨大道213号   邮编:458030   电话:0392-3267612
   邮箱:hbsyhyshjbgs@126.com   备案编号:豫ICP备2020030038号